朱崇科教授出版《破立之间:鲁迅新解》

*

Body

近日我系朱崇科教授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新著《破立之间:鲁迅新解》,全书30余万字,共422页。著名学者作家、马来西亚南方大学资深教授兼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教授隆重推荐。

当我细读朱崇科教授这部《破立之间:鲁迅新解》时不禁感慨万千,让我再度确认2001年大力推荐他拿“杰出学者奖学金”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的理由坚持与正确远见。当时新加坡已决定建构国际一流大学,而中文系的师生,必需有潜力“越界跨国”,跨越民族国家的区域界限,跨越学科、文化、方法、视野的边界,同时也超越文本,进入社会及历史现场,回到文化/文学产生的场域,甚至有时也有必要打通古今,进出现代与古代之间,重新解读现代与古典文学。

如今,20多年过去了,朱崇科教授这部《破立之间:鲁迅新解》涵容广阔,从诗学、话语、空间、系谱、系统、中间物、赓续、生成、演绎与重读等层面与方法生发出关于鲁迅的诸多新解,一再证明我们已经实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当年要打造国际一流大学的学术文化之预设。作为崇科的博士导师,与有荣焉,同时也欢迎大家不吝指正。

——王润华教授

Image removed.

该书用奇峻而深切的笔触,细致人微地剖析了处于破立之间,进行韧性战斗的“解剖者鲁迅”的思想。所谓“破”就是对旧土壤之上的人、事、物进行筛检、剖析与重估,尤其是侧重对国民劣根性及其生成机制的猛烈批判和韧性战斗。毫无疑问,对自我的解剖和重构也位列其中,甚至首当其冲。而“立”则是重申和践行“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尤其指向“立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并指向在此基础之上的“立国”。

在这个过程中,“解剖者鲁迅”一直把自己架在火上直至燃烧成火烬。这既是个案自我的浴火重生,同时也借助自己的千锤百炼温暖了他所心心念念的他者,从而铸就了“民族魂”的连缀性和相通性。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野草》诗学

1《野草》中的自我裂合与整饬

2《野草》中的“故事新编”

3《野草》中的临界点设置

4《野草》中的梦话语

5《野草》中的【潜在】过客话语

第二章 《野草》系统

1《野草》中的国民性空间

2《野草》中的“立人”维度

3《野草》中的 “笑”

4《野草》中的植物系统

5《野草》中的动物系谱

第三章 话语凝练

1鲁迅小说中的教师话语

2鲁迅小说人物命名中的解/构辩证

3鲁迅小说中的创伤话语

4鲁迅作品中的寡妇话语

5鲁迅小说中的英雄话语

第四章 主题展演

1鲁迅“中间物”再辨证:进化的中间物

2后殖民鲁迅:主体性建构视野下的逆袭与正道

3汉语修行与现代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力提升——以鲁迅为例

4论鲁迅在狮城的赓续——以英培安为中心

5“王润华鲁迅”的生成及理路

第五章 重读新颜

1“立人”的“出悌”切入与多维验证:重读《弟兄》

2论《故乡》的“意绪秀异”

3《故乡》中鲁迅“感受结构”的演绎

4底层游民之“承认的政治”:重读《阿Q正传》

5从立人到立国的尝试隐喻及其破灭:重读《伤逝》

参考文献

致谢

 

致谢:

任何一本著述的产生都有其理由和际遇,正如一个走到最后的美好结局往往离不开太多元素的各种成全。作为本人的第13本书——《破立之间:鲁迅新解》也是我关于鲁迅研究的第6本论著,其面世必然浸润了很多关爱与托举,在它成为一部论著之前曾经在如下的刊物中以五彩面目彰显,特别真诚感谢有关主编、责编和匿名评审专家们的提携、支持与指正,主要发表刊物有:《文艺争鸣》《学术研究》《鲁迅研究月刊》《南方文坛》《湘潭大学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惠州学院学报》《粤海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上海鲁迅研究》《关东学刊》《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加拿大《文化中国》、香港《香港文学》《文学评论》、澳大利亚《中文学刊》等。

《破立之间:鲁迅新解》最终跨越了单篇论文的孤军奋战而最终以一本书的面貌优雅呈现。首先必须大力感谢的是中山大学以及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作为我的母校和工作单位,在她70周岁时入读本科,如今已是百年华诞,30年来,不少前辈、同行、同事照拂过我,不同时代的学生青睐于我,这本小书也算是一份微薄的百年献礼吧;其次感谢闻名遐迩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上下下的有力加持(包括总编汤文辉先生,尤其是责编梁文春、冉娜的自始至终的认真细致耐心负责);第三,还要特别感谢恩师与业界同行,正是因为他们的杰出贡献让我可以在雄厚的“鲁学”基础之上不敢懈怠勠力增砖添瓦,也警醒我在偶尔自鸣得意时依然保持清醒继续向前。当然也谢谢我朝夕相处的弟子们,尤其是从事鲁迅研究的“小伙伴”们,他们为该书以更好面目呈现提供了建议、支持与帮助。

最后特别需要永远感谢的是鲁迅先生,作为一种精神资源、美学现代性的集大成者、跨时代的前辈知己,他一直在灌溉着各个阶段的我,让我以自己不那么讨厌的面目对抗世俗、平庸与邪恶,但书中所有的可能错误却皆由我个人负责。

 祝福大家开卷与自审愉快,这或许是年近半百的我回馈关爱者的最佳方式了。顺便说一句,拙著标题也更新了三次,从“虐审”到“解剖者”,但最终选择了一个准确但很平淡的题目,这也许是平淡是真的学术出版表现吧?无论如何,还是感恩一切。

朱崇科

2024年冬于依山傍海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